1.本发明涉及辐射扫描成像领域,辐射法特别是扫描涉及一种辐射扫描成像系统
。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成像用于小型车辆的扫描成像设备主要包括扫描装置和输送装置两大部分,在结构上输送装置与扫描装置是系统分开设计的
(
如图1所示
)
,因此,作方在检查现场布置设备时需要先安调扫描装置,辐射法再安调输送装置
。扫描
3.在这样的成像扫描成像设备中,输送装置一般采用高分子板链或者辊筒作为被检测物体的系统承载体
、
采用减速电机作为动力源,作方减速电机驱动板链或者辊筒转动,辐射法从而带动放置在板链或辊筒上面的扫描被检测物体通过辐射扫描通道
。
4.如上所述的成像检查设备的输送装置和扫描装置需要单独的安装和调试流程,且转场时需要分开拆装和单独的系统包装运输,流程繁琐且不方便
。作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其可以在检查现场进行快速安装,并且在转场时方便拆装和运输
。
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其包括:舱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限定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成像的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从至少一个开口向舱体内延伸;扫描装置,其设置在舱体内,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成像;以及输送装置,其布置在舱体的底部,用于带动被扫描物体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行进并经过扫描装置,输送装置包括:底壁,其限定舱体的底部;以及至少一个门体,其位于舱体的至少一个开口处并且连接到底壁,被扫描物体从至少一个门体处进入或离开检测通道,其中,至少一个门体能够相对于底壁平移以收纳到舱体或从舱体向外展开
。
7.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输送装置包括:支撑辊组,其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布置在底壁和至少一个门体上;输送板,其能够支撑在支撑辊组上并且用于承载被扫描物体;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输送板在支撑辊组上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使被扫描物体在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行进
。
8.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输送板能够被驱动移动以完全位于舱体内,并且能够相对于舱体固定
。
9.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和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连接到减速电机和输送板,并且减速电机经由带传动机构带动输送板在支撑辊组上移动
。
10.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用于对所述带传送机构的传送带施加预紧力
。
11.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输送装置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布置在支撑辊组的垂直于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用于在输送板的移动过程中限制输送板的偏移
。
12.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至少一个门体能够相对于底壁平移以从至少一个开口进
入舱体并到达所述底壁的上方,或者从至少一个开口平移离开舱体并且与底壁在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邻接
。
13.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舱体包括与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的导向槽,至少一个门体能够与导向槽接合并且沿导向槽滑动
。
14.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至少一个门体设置成借助于液压油缸
、
电动推杆或手动方式来相对于底壁平移
。
15.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输送装置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在至少一个门体相对于底壁平移时支撑至少一个门体
。
16.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至少一个门体还设置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用于在至少一个门体从舱体的至少一个开口平移离开舱体并且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到位后,调整至少一个门体使其与底壁在高度方向上平齐
。
17.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底壁包括凹槽,至少一个门体包括与凹槽相配合的凸部,至少一个门体与底壁在高度方向上平齐时,凸部容纳在凹槽中并且两者能够相互固定
。
18.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辐射扫描成像系统还包括:吊装件,所述吊装件固定到舱体的顶壁或侧壁,用于将输送装置的输送板悬挂在舱体内,使得输送板与底壁在高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
。
19.根据一些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吊装件是可升降的
。
附图说明
20.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更容易和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和优点
。
在下面的附图中,实质上或功能上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
。
2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22.图
2a-2b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其中省略了位于一个开口处的门体;
23.图
3a-3b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在图
3a
中,输送装置的输送板位于检测通道的入口处,在图
3b
中输送板位于检测通道的出口处;
24.图4示出了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输送装置的门体朝向舱体转动的示意图;
26.图6示出了门体与底壁之间的铰链结构的示意图;
27.图
7a-7b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在图
7a
中,输送装置的门体收纳到舱体,在图
7b
中输送装置的门体从舱体向外展开;
28.图
8a-8b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在图
8a
中门体处于收纳状态,在图
8b
中门体处于展开状态;
29.图9示出了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0.图
10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调整杆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
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
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案不代表本发明的所有方案,相反,这些方案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涉及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示例
。
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水平方向不仅包括绝对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
。
高度方向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高度方向不仅包括绝对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
。
此外,本技术描述的“上”、“下”、“顶”、“底”等方位词均是相对于高度方向来进行理解的
。
本技术描述的方位名词仅用于描述和解释本技术,而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
34.本技术所描述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可用于对小型车辆进行成像扫描,可应用在公路
、
港口等交通枢纽处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例如进行违禁品检查等
。
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还可以对小型车辆以外的其他物品进行成像扫描,例如大型车辆
、
集装箱或物品等
。
35.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其包括:舱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并且限定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成像的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从至少一个开口向舱体内延伸;扫描装置,其设置在舱体内,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成像;以及输送装置,其布置在舱体的底部,用于带动被扫描物体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行进并经过扫描装置,输送装置可以包括:底壁,其限定舱体的底部;以及至少一个门体,其位于舱体的至少一个开口处并且连接到底壁,被扫描物体从至少一个门体处进入或离开检测通道,其中,至少一个门体能够相对于底壁平移以收纳到舱体或从舱体向外展开
。
36.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扫描装置设置在舱体内,输送装置也集成到舱体而且可以相对于舱体收纳或展开,即,输送装置和扫描装置均以舱体为载体并且集成为一体;这样,在检查现场布置辐射扫描成像系统时,可以同时对扫描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安装和调试,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安装;此外,由于输送装置可以收纳到舱体,在转场时不再需要单独地拆卸和包装扫描装置和输送装置,而且,输送装置的可收纳设置还有助于减小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占地面积,因此,本技术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在转场时方便拆装和运输
。
3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
。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舱体包括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开口为例进行描述,这样,检测通道可以从舱体的一个开口经由舱体内部延伸到另一个开口,方便诸如小型车辆等被扫描物体从检测通道的一侧进入舱体从另一侧离开舱体,而不需要倒车等操作
。
当然,舱体也可以包括单个开口或两个以上的开口,在具有两个以上的开口时,可以设置多个检测通道,方便同时对多个车辆进行检测
。
具体的开口数量可以根据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
选择
。
38.图
2a
和
2b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其中省略了位于一个开口处的门体
。
39.如图
2a
和
2b
所示,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包括:舱体
10、
扫描装置
20
和输送装置
30
;舱体
10
具有两个开口
11、12
,并且限定了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成像扫描的检测通道
13
,检测通道
13
从舱体
10
的开口
11
向开口
12
延伸;扫描装置
20
设置在舱体
10
内,用于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成像;输送装置
30
布置在舱体
10
的底部,用于带动被扫描物体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行进并经过扫描装置
20
,使得被扫描物体可以在检测通道
13
内由扫描装置
20
扫描成像
。
在本文中,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被扫描物体的行进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
图
2a
中用箭头a示出了被扫描物体的行进方向
。
40.在图
2a
和
2b
所示的实施例中,舱体
10
形成为方体状,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以便形成检测通道
13
,并且便于扫描装置
20
和输送装置
30
的安装
。
但是,根据其他实施例,舱体
10
的形状也可以为球状
、
管状等
。
41.此外,在图
2a
和
2b
所示的实施例中,扫描装置
20
包括光机
21、
准直器
22、
第一竖探测臂
23、
第二竖探测臂
24、
底横臂
25
等,光机
21
布置于舱体
10
顶壁的中间位置处,用于发射用于透射通过被扫描物体的
x
射线等,准直器
22
位于光机
21
的下方,用于调整光机
21
所发射的
x
射线的方向和形状,第一
、
第二竖探测臂
23、24
布置在舱体
10
的两个侧壁内侧,用于接收和检测已经透射通过被扫描物体的
x
射线,底横臂
25
安装在舱体
10
的底部上,其同样设置有
x
射线探测器
。
42.当被扫描物体在输送装置
30
的带动下以一定速度经过扫描装置
20
时,扫描装置
20
的光机
21
发射射线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获取被扫描物体的图像
。
可以理解的是,扫描装置
20
的结构和布置不限于图
2a
和图
2b
所示的实施例,本技术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合的扫描装置
。
43.图
3a
和图
3b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在图
3a
中,输送装置的输送板位于检测通道的入口处,在图
3b
中输送板位于检测通道的出口处,图
3a
和
3b
保留了舱体侧壁的一部分
。
如图
3a
和
3b
所示,输送装置
30
具体地包括底壁
31
和门体
32、33
,底壁
31
限定舱体
10
的底部,门体
32、33
分别位于舱体
10
的两个开口
11、12
处并且能够连接到底壁
31
,其中,被扫描物体经由门体
32
进入舱体
10
所限定的检测通道
13
,并且经由门体
33
离开检测通道
13。
此外,门体
32、33
可以相对于底壁
31
运动以收纳到舱体
10
或从舱体
10
向外展开
(
具体如后文所述
)。
44.底壁
31
和门体
32、33
可以组成输送装置
30
的支撑底架
。
输送装置
30
还包括支撑辊组
36
,其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布置在底壁
31
和门体
32、33
上并且包括多个辊筒,各个辊筒可转动地连接到底壁
31
或门体
32、33
上;输送板
37
,其能够支撑在支撑辊组
36
上并且用于承载被扫描物体;以及驱动机构
38(
参见后面的图
4)
,其用于驱动输送板
37
在支撑辊组
36
上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被扫描物体在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上行进
。
45.具体地,支撑辊组
36
的多个辊筒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均匀地并排布置在底壁
31
和门体
32、33
上,并且各个辊筒可以相对于底壁
31
或门体
32、33
转动
。
这些辊筒为无动力辊筒,即,系统并没有设置用于驱动辊筒主动转动的驱动机构,相反,这些辊筒在输送板
37
被驱动机构
38
带动而移动时,在输送板
37
的作用下被动转动,从而使得输送板
37
可以在这
些辊筒上滑动
。
此外,在图示实施例中,支撑辊组
36
的多个辊筒布置为在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两排辊筒,两排辊筒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用于布置驱动机构
38
的部件
。
驱动机构
38
布置在两排辊筒的中间,同时使驱动机构
38
和支撑辊组
36
在与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布置,可以使得输送装置在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整体对称布置,有利于输送板
37
在移动时保持受力平衡
。
46.当然,辊筒的布置不限于图示实施例,两排辊筒也可以紧邻布置,或者可以仅布置单排辊筒,驱动机构
38
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布置在支撑辊组
36
的垂直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的一侧
。
47.图4详细示出了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布置示意图,其中额外示出了辊筒和输送板,省略了门体
32、33。
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
38
包括减速电机
381
和带传动机构
382
,带传动机构
382
连接到减速电机
381
和输送板
37
,并且减速电机
381
可以经由带传动机构
382
带动输送板
37
移动
。
输送板
37
可以具体地形成为平板结构,其可以在减速电机
381
经由带传动机构
382
的带动下在支撑辊组
36
的辊筒上滑动,由此,承载在输送板
37
上的诸如小型车辆等的被扫描物体可以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行进
。
特别地,输送板
37
的长度设置为等于或小于舱体
10
的长度,使得输送板
37
可以被驱动移动成完全位于舱体
10
内,方便输送板
37
在舱体
10
内的收纳
。
48.更具体地,驱动机构
38
的带传动机构
382
可以包括与减速电机
381
动力连接的主动轮
3821、
固定到底壁
31
处的从动轮
3822
以及连接主动轮
3821
和从动轮
3822
的传送带
3823
,其中输送板
37
固定连接到传送带
3823
,使得在减速电机
381
的带动下,传送带
3823
可以拖动输送板
37
在支撑辊组
36
上滑动
。
减速电机
381
可以安装到门体
32
或
33(
图中为连接到出口处门体
33
,根据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连接到入口处门体
)
的远离底壁
31
的端部处,主动轮
3821
可以布置在减速电机
381
处;从动轮
3822
可以布置在底壁
31
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传送带
3823
可以固定连接到输送板
37
的靠近驱动机构
38
的一端,从而方便为输送板
37
提供足够的行程
。
在本文中,底壁
31
的长度方向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相同
。
此外,输送板
37
的底面上可以设置有夹块
(
图中未示出
)
,该夹块可与传送带
3823
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将输送板
37
固定到传送带
3823
上
。
49.此外,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
38
还包括张紧装置
383
,用于对带传送机构
382
的传送带
3823
施加预紧力,确保传动带具有预定的预紧力,可以正常工作
。
张紧装置
383
优选地布置在靠近带传动机构
382
的主动轮
3821
和从动轮
3822
处
。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其他位置处设置张紧装置,只要能够对传送带施加预紧力且与输送装置的其他结构的布置不产生冲突即可
。
50.如前所述,驱动机构
38
可以布置在支撑辊组
36
的两排辊筒之间
。
具体地,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
38
的减速电机
381、
带传动机构
382
和张紧装置
383
等在支撑辊组
36
的两排辊筒之间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布置
。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输送板
37
上的夹块可以布置在输送板
37
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以确保输送板
37
的受力平衡
。
在本文中,宽度方向是与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
。
此外,支撑辊组
36
的两排辊筒可以相对于设置在其中间的传送带
3823
对称布置,以使得在宽度方向上输送板
37
的中间位置与传送带的宽度的中间位置重合,实现输送板
37
的受力平衡
。
51.进一步地,如图
3a
和
3b
所示,输送装置
30
还包括限位挡块
39
,其布置在支撑辊组
36
的垂直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用于在输送板
37
的移动过程中对输送板
37
进行定向,防止其相对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偏移
。
限位挡块
39
可以包括多个,多个限位挡块
39
在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上可以均匀地间隔布置
。
52.此外,特别地,减速电机
381、
设置在减速电机
381
处的主动轮
3821、
张紧装置
383
等均设置在门体
32
或
33
上,在门体
32
或
33
相对于底壁
31
运动时,可以随门体
32
或
33
一起运动而无需拆卸
。
此外,如前所述,支撑辊组
36
的部分辊筒也设置在门体
32、33
上,同样地,也可以随门体
32
或
33
一起运动而无需拆卸
。
5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门体
32、33
能够相对于底壁
31
转动以收纳到舱体
10
或从舱体
10
展开
。
具体地,门体
32、33
可以分别相对于底壁
31
朝向舱体
10
转动以封闭舱体
10
的开口
11、12(
参见图5并结合图
2a
,图5示出了输送装置的门体朝向舱体转动的示意图
)
,或者可以相对于底壁
31
远离舱体
10
转动以打开舱体
10
的开口
11、12
并最终与底壁
31
在高度方向上平齐
(
参见图
3a-3b
并结合图
2a)。
在本文中,高度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门体与底壁在高度方向上平齐意味着门体处于输送装置能够正常工作的高度
。
在布置辐射扫描成像系统以使其进入工作状态时,可以远离舱体
10
转动门体
32、33
以打开舱体
10
的开口
11、12
并使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在高度方向上平齐,从而使得输送装置
30
可以正常使用;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转运时,可以朝向舱体
10
转动门体
32、33
并封闭舱体
10
的开口
11、12
,将整个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扫描装置
、
输送装置和舱体封闭为一体,从而方便转场和运输
。
门体
32、33
可以例如通过铰链结构
34
等铰接到底壁
31
,并且可以借助于液压油缸
35、
电动推杆
(
图中未示出
)
等结构相对于底壁
31
转动
。
54.此外,根据其他实施例,本技术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门体
32、33
能够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以收纳到舱体
10
或从舱体
10
向外展开
。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舱体
、
扫描装置以及输送装置的支撑辊组和驱动机构的配置基本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下文将不再详细描述,而是主要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
55.图
7a-图
7b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在图
7a
中,输送装置的门体收纳到舱体,并且在图
7b
中输送装置的门体从舱体向外展开,此外,图
7a
和图
7b
中均省略了扫描装置
。
图
8a-8b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在图
8a
中,门体处于收纳状态,并且在图
8b
中门体处于展开状态
。
如图
7a-图
8b
所示,输送装置
30
的门体
32、33
能够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以收纳到舱体
10
或从舱体
10
向外展开
。
具体地,门体
32、33
能够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以分别从开口
11、12
进入舱体
10
内并到达底壁
31
的上方
(
如图
7a、8a
所示
)
,或者分别从开口
11、12
平移离开舱体
10
并与底壁
31
在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上邻接
(
如图
7b、8b
所示
)。
在本文中,门体
32、33
平移到底壁
31
的上方实质上是指门体
32、33
平移到布置在底壁
31
上的支撑辊组
36
的上方
。
56.门体
32、33
相对于底壁
31
的平移运动可以通过设置在门体
32、33
与舱体
10
之间的平移机构实现
。
具体地,舱体
10
可以包括与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的导向槽
41
,门体
32、33
能够与导向槽
41
接合并且沿导向槽
41
滑动,以实现其相对于底壁
31
的平移运动
。
图9详细地示出了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
如图9所示,导向槽
41
可以在舱体
10
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上相对设置,并且能够容纳门体
32
或
33
的边缘,使得门体
32
或
33
的边缘可以在导向槽
41
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
此外,导向槽
41
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支撑辊组
36
的位于底壁
31
上的部分的上方,以避免门体
32、33
在收纳到舱体
10
内部时与支撑辊组
36
发生干涉
。
当然,本申
请的平移机构不限于上述导向槽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合的机构,只要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并且与其他结构不产生冲突即可
。
57.另外,输送装置
30
可以包括门体驱动机构,门体驱动机构用于带动门体
32、33
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门体驱动机构可以实现为液压油缸
、
电动推杆
(
图中未示出
)
等;此外,门体
32、33
的平移运动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来实现
。
58.此外,如图
7b
所示,输送装置
30
还包括行走轮
42
,行走轮
42
在门体
32、33
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时,支撑门体
32、33
并且方便其滑动
。
行走轮
42
具体地可以安装在门体
32、33
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面上
。
行走轮
42
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多个行走轮
42
在门体
32
或
33
上对称布置,以受力平衡地支撑门体
32、33。
此外,行走轮
42
在高度方向上是可调整的,从而可以调节门体
32、33
的高度,使得门体
32、33
抬升至相对于舱体
10
侧壁上的导向槽
41
的合适位置,例如与导向槽
41
在高度上对齐且保持平行,方便门体与导向槽
41
的接合以及在导向槽
41
内的滑动
。
特别地,行走轮
42
设置成相对于门体
32、33
是可展开和可收回的,这样,可以在门体
32、33
离开底壁
31
预定距离后使行走轮
42
伸出或展开,避免行走轮
42
与底壁
31
及其上方的辊筒发生干涉,同时能够对移动中的门体进行良好的支撑;另外,在门体
32、33
移动到位后,行走轮
42
可以收回,方便门体
32、33
的下落
(
如下文所述
)。
此外,行走轮
42
还可以设置成可拆卸地,可以在需要时安装到门体
32、33
,并且在门体
32、33
移动到位后从门体上拆卸
。
5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门体
32、33
上还设置有调整杆
43(
参见图
10)
,其用于在门体
32、33
相对于底壁
31
平移离开舱体
10
并且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移动到位后,调节门体
32、33
使其与底壁
31
在高度方向上平齐
。
调整杆
43
可以设置成在高度上可伸缩的并且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通过调整杆
43
的收缩,可以使门体
32、33
逐渐降落,直到在高度方向上与底壁
31
平齐
(
即,门体
32、33
上的辊筒以及底壁
31
上的辊筒的用于与输送板
37
接触的部分共面
)
;另外,通过调整多个调整杆
42
的高度,可以使得门体
32、33
和底壁
31
上的所有辊筒的用于与输送板
37
接触的部分共面
。
60.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输送装置
30
还包括用于将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固定的固定装置
44
,固定装置
44
包括设置在门体
32、33
上靠近底壁
31
的边缘处的凸起
441
和设置在底壁
31
的邻近门体
32、33
的边缘处的凹槽
442
,当门体
32、33
下落到在高度方向上与底壁
31
平齐时,凹槽
442
能够容纳凸起
441
并且两者能够相互固定,由此可以相对于底壁
31
固定门体
32、33。
61.在实际操作中,当门体
32、33
从舱体
10
向外展开并且平移到位后,使得调整杆
43
伸出并且使其底座接触地面,然后拆除或收回行走轮
42
,通过收缩调整杆
43
,使门体
32、33
逐渐降低到与底壁
31
在高度方向上平齐,此时,门体
32、33
上的凸起
441
落入凹槽
442
中,将两者相互固定从而使得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固定连接,最后调整多个调整杆
43
的高度使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上所有辊筒的用于与输送板
37
接触的部分共面
。
由此,输送装置的门体可以正常工作
。
62.如图9所示,辐射扫描成像系统还包括:吊装件
45
,吊装件固定到舱体
10
的顶壁或侧壁,用于将输送板
37
悬挂在舱体
10
内并且与底壁
31
在高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使得输送板
37
至少与平移到底壁
31
上方的门体
32、33
上的支撑辊组
36
不接触
。
特别地,吊装件
45
是可升降的,因此,可以在高度上调整输送板
37
与底壁
31
的距离
。
由此,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输送板
37
在驱动机构
38
的带动下移
动成完全位于舱体
10
内之后,可以将输送板
37
固定到吊装件
45
,吊装件
45
带动输送板
37
上升到预定高度后将其悬挂在舱体
10
内;门体
32、33
随后可以平移到底壁
31
的上方,而不会与输送板
37
发生干涉
。
在布置辐射扫描成像系统使其进入工作状态时,吊装件
45
可以带动输送板
37
下降,将其放置到底壁
31
的支撑辊组
36
上,输送板
37
固定到传送带后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
63.根据本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当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输送板
37
在驱动机构
38
的带动下移动到舱体
10
的底壁
31
上以完全位于舱体
10
内,例如可以移动到底壁
31
的中间位置,然后固定到吊装件
45
上并且借助于吊装件
45
上升到距离底壁
31
的预定高度处;随后,解除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之间的固定装置,伸展调整杆
43
使门体
32、33
上升以与导向槽
41
接合,伸出或安装行走轮
42
,借助于行走轮
42
的支撑,使门体
32、33
沿导向槽
41
向舱体
10
内移动直到位于底壁
31
的上方
。
在此过程中,设置在门体上的减速电机
、
传动轮
、
张紧装置和辊筒等都不需要拆卸
(
仅需要拆卸传动带
)
,从而可以实现输送装置的快速收起,方便辐射扫描成像系统从安装地点的快速拆卸;此外,由于输送装置收纳到舱体,可以减小整个系统的占地面积,方便系统的转场运输
。
64.另外,当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工作状态时,例如需要在使用地点进行布置时,操作门体驱动机构使门体
32、33
沿着导向槽
41
平移从舱体
10
向外移动,在门体
32、33
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安装行走轮
42
或使行走轮
42
伸出,以支撑门体
32、33
;当门体
32、33
移动到沿检测通道
13
的延伸方向与底壁
31
邻接的位置时,使调整杆
43
伸出并收回或拆卸行走轮
42
,收缩调整杆
42
使门体
32、33
下降到与底壁
31
在高度上平齐,然后将门体
32、33
与底壁
31
相互固定;操作吊装件
45
使输送板
37
降低到支撑辊组
36
上,连接输送板
37
与传送带,使得输送板
37
可以在驱动机构
38
的带动下在支撑辊组
36
上滑动,当输送板
37
滑动到入口门体
32
的端部时,小型车辆等被扫描物体可以上载到输送板
37
上,从而可以在输送板
37
的带动下以一定速度移动通过检测通道
13
,并且由扫描装置
20
扫描成像
。
由此,输送装置
30
可以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而不需要相对于扫描装置
20
进行单独的安装和调试,方便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快速安装
。
65.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输送板为一体成型的平板结构,其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通过吊装件被悬挂在舱体内
。
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
。
根据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输送板可以包括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可拆分的两部分
(
以下也称作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
)
;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和第二输送板固定连接,使得输送板可以如前述实施例那样在支撑辊组上移动并且带动被扫描物体通过检测通道,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第一和第二输送板可以断开连接,其中第一输送板用于封闭舱体入口,第二输送板用于封闭舱体出口
。
由此,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来封闭舱体的出入口
。
第一和第二输送板与舱体入口和舱体出口的连接可通过手动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设置机械臂以及液压驱动机构等通过自动控制完成
。
此外,第一和第二输送板不限于用于封闭舱体入口和舱体出口
。
根据其他实施例,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扫描装置
(
其如前所述可以包括光机
21、
准直器
22、
第一竖探测臂
23、
第二竖探测臂
24、
底横臂
25
等
)
可以构造成门架的形式并且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舱体的中间位置,由此,扫描装置的顶部相应地设置在舱体顶壁的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
。
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第一和第二输送板可以断开连
接,并且可以分别固定并且贴合到舱体顶壁的沿检测通道延伸方向的扫描装置顶部的两侧
。
第一和第二输送板与舱体顶壁的连接可通过手动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设置机械臂以及液压驱动机构等通过自动控制完成
。
此外,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扫描装置构造成门架的形式并且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舱体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舱体顶壁可以仅包括扫描装置的顶部,而不包括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的扫描装置顶部的两侧的部分
。
换句话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扫描装置的顶部视为舱体顶壁
。
由此,在辐射扫描成像系统需要进入封存状态或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第一和第二输送板可以断开连接,并且可以平行于扫描装置的顶部地分别固定连接到扫描装置顶部的沿检测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边缘
。
此时,第一和第二输送板以及扫描装置的顶部共同形成舱体的顶壁
。
由此,在这些实施例的辐射扫描成像系统中,不需要单独地设置吊装件来固定输送板,可以减少系统的部件,从而降低成本
。
66.以上本技术的说明均是为了阐释和描述的目的,而非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描述的确切形式
。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能有许多修改或变化
。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