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食品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种功制备具体的叶黄,涉及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素咀
背景技术:
2.功能性咀嚼片由于安全性较高和副作用较小,嚼片及大多数草药正在被开发为营养产品,流程灵芝、种功制备人参、叶黄玛咖、素咀葛根等食材制作的嚼片及咀嚼片,既保证了产品的流程功能性,满足人们摄入需求的种功制备同时又提高了口感,具有较高的叶黄经济和社会价值,具有特定营养辅助功能的素咀咀嚼片的开发研制是大健康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是嚼片及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3.叶黄素是流程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可从含量较高的一些植物中提取获得。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同时还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其对于视网膜色斑褪化引起的视力下降、失明等有缓解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常作为一种护眼成分应用于食品保健品。
4.但是,由于叶黄素对光、热和氧敏感,易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氧化且难溶于水,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含叶黄素的功能性咀嚼片同样存在叶黄素容易降解和氧化,压片后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稳定性差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叶黄素10~20份、乳化剂3~5份、植物油30~50份、填充剂50~60份、甜菊糖苷2~4份、羧甲基淀粉钠3~5份、硬脂酸镁2~4份;所述乳化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组成。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硬脂酰乳酸钠与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的质量比1~3:2:1。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剂由玉米淀粉和木糖醇混合而成。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玉米淀粉和木糖醇的质量比为7:3~9:1;优选的,所述玉米淀粉和木糖醇的质量比为8:2。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植物油为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豆油、橄榄油中的一种。
1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乳化剂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水相;s2、将叶黄素加入植物油中,超声分散,得到油相;s3、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剪切混合,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得到改性叶黄素;
s4、将改性叶黄素与填充剂和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得到混料a;s5、将所述混料a和甜菊糖苷、羧甲基淀粉钠与另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压片成型,干燥,得到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1中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0。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1中搅拌时间为40~60min;所述s2中超声时间为30~40min。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3中剪切混合的速度为8000~10000r/min,混合时间为3~5min,乳化均质的时间为5~15min,乳化均质的压力为20~50mpa。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s4中混合时间为50~80min,所述s5中混合时间为30~40min。
1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采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硬脂酰乳酸钠与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复配作为乳化剂,结合植物油,可保护叶黄素降解氧化,配合填充剂和其他组分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不仅具有缓解眼睛疲劳的功能,而且所得咀嚼片成品稳定性高,酸甜可口。
17.2、本发明中,利用玉米淀粉和木糖醇协同作为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填充剂,通过调控玉米淀粉和木糖醇的质量比,可以显著提高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稳定性,延长贮藏期。
18.3、本发明中,先将由乳化剂和植物油处理后的叶黄素与填充剂和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再与其他组分和另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合,使得叶黄素和其他组分间分散更均匀,提高了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下列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组分的型号、生产厂家,如下表所示:
21.实施例1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叶黄素1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0.75份、硬脂酰乳酸钠1.5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0.75份、花生油30份、玉米淀粉35
份、木糖醇15份、甜菊糖苷2份、羧甲基淀粉钠3份、硬脂酸镁2份;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乳化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分散40min,得到水相;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0;s2、将叶黄素加入花生油中,超声分散30min,得到油相;s3、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在8000r/min下剪切混合5min,在20mpa下乳化均质15min,喷雾干燥,得到改性叶黄素;s4、将改性叶黄素与玉米淀粉和木糖醇混合50min,得到混料a;s5、将混料a和甜菊糖苷、羧甲基淀粉钠与硬脂酸镁混合30min,压片成型,干燥,得到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
22.实施例2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叶黄素15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1份、硬脂酰乳酸钠2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1份、玉米油40份、玉米淀粉38.5份、木糖醇16.5份、甜菊糖苷3份、羧甲基淀粉钠4份、硬脂酸镁3份;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乳化剂(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分散50min,得到水相;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0;s2、将叶黄素加入玉米油中,超声分散35min,得到油相;s3、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在9000r/min下剪切混合4min,在30mpa下乳化均质8min,喷雾干燥,得到改性叶黄素;s4、将改性叶黄素与玉米淀粉和木糖醇混合65min,得到混料a;s5、将混料a和甜菊糖苷、羧甲基淀粉钠与硬脂酸镁混合35min,压片成型,干燥,得到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
23.实施例3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叶黄素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1.25份、硬脂酰乳酸钠2.5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1.25份、菜籽油50份、玉米淀粉42份、木糖醇18份、甜菊糖苷4份、羧甲基淀粉钠5份、硬脂酸镁4份;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乳化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分散60min,得到水相;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0;s2、将叶黄素加入菜籽油中,超声分散40min,得到油相;s3、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在10000r/min下剪切混合3min,在50mpa下乳化均质5min,喷雾干燥,得到改性叶黄素;s4、将改性叶黄素与玉米淀粉和木糖醇混合80min,得到混料a;s5、将混料a和甜菊糖苷、羧甲基淀粉钠与硬脂酸镁混合40min,压片成型,干燥,得到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
24.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2.5份、硬脂酰乳酸钠1.7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0.8份。
25.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2.9份、硬脂酰乳酸钠1.4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0.7份。
26.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0.7份、硬脂酰乳酸钠2.9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1.4份。
27.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加入玉米淀粉54份、木糖醇6份。
28.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加入玉米淀粉48份、木糖醇16份。
29.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加入玉米淀粉36份、木糖醇24份。
30.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加入玉米淀粉57份、木糖醇3份。
31.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一种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乳化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分散60min,得到水相;乳化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20;s2、将叶黄素加入菜籽油中,超声分散40min,得到油相;s3、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在10000r/min下剪切混合3min,在50mpa下乳化均质5min,喷雾干燥,得到改性叶黄素;s4、将改性叶黄素、玉米淀粉、木糖醇与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混合80min,得到混料a;s5、将混料a和甜菊糖苷、羧甲基淀粉钠与另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混合40min,压片成型,干燥,得到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
32.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只加入玉米淀粉60份,不加入木糖醇。
33.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只加入木糖醇60份,不加入玉米淀粉。
34.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只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1.7份、硬脂酰乳酸钠3.3份,不加入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35.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只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2.5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2.5份,不加入硬脂酰乳酸钠。
36.对比例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只加入硬脂酰乳酸钠3.3份、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1.7份,不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37.实验一:叶黄素稳定性测试将实施例3、实施例4~6和对比例1~3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中,在温度为30℃,湿度为60%下进行三个月稳定性测试,测试三个月后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中叶黄素的留存率,留存率=(三个月后咀嚼片中叶黄素的含量/初始叶黄素含量)
×
100%,结果如下表所示:
38.通过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4~6和对比例1~3的数据发现,经三个月后,实施例3~4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中叶黄素的留存率高于实施例5~6和对比例1~3的留存率,说明利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硬脂酰乳酸钠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三者复配作为乳化剂,再结合植物油,可有效防止叶黄素的降解氧化,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
39.实验二: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稳定性测试将实施例1~3和实施例7~13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进行硬度和脆碎度测试,脆碎度:用吹风机吹去片剂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称重计算脆碎度,如下表所示:
40.通过对比实施例1~3和实施例7~13的数据发现,实施例1~3和实施例7~8的功能性
叶黄素咀嚼片硬度高于实施例9~10和实施例12~13,脆碎度低于实施例9~10和实施例12~13,说明玉米淀粉和木糖醇协同作为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填充剂,通过调控玉米淀粉和木糖醇的质量比,可以显著提高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稳定性;实施例3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硬度高于实施例11,脆碎度低于实施例11的脆碎度,说明先加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再加另一半质量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合,提高了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稳定性。
41.实验三招募50名经常使用电脑视力疲劳的志愿者,每天服用一片实施例11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连续服用30天后,对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的口感和缓解眼睛疲劳的效果进行评价。
42.口感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
43.其中,让50名志愿者对口感进行评分,结果取平均值;缓解眼睛疲劳率=(眼睛疲劳有缓解的人数/50)
×
100%,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44.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发现,所制得的功能性叶黄素咀嚼片口感好,酸甜适中,同时具有能有效缓解眼睛疲劳的效果。
4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